新闻中心

关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发布时间:2021-03-13 17:04:02

很多人都知道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难治性疾病,往往给人体的造成的伤害非常大,然而对于这种疾病是如何引发的,却并不十分清楚,在疾病的预防上也就无从下手,治疗方面也无法进行病因的针对性治疗。

图片

一、什么是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骨髓衰竭性疾病,简单来说,就是骨髓无法正常造血,临床中,主要表现为贫血、发烧和出血。
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主要是:长期接触苯等化学药品;某些射线的辐射;病毒的感染,比如患肝炎之后造成血象突然下降;服用氯霉素之类的药物;免疫因素和遗传因素的影响等。
再生障碍性贫血不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疾病,主要见于青壮年,其发病高峰期有2个,即15~25岁的年龄组和60岁以上的老年组。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根据骨髓衰竭的严重程度和临床病程进展情况分为重型和非重型再障以及急性和慢性再障。
二、再障病人生活中需警惕三种现象
1、发热感染
白细胞下降时,细菌最容易引起患者感染,如果体温高于38.5℃,或者有感染的迹象,应及时应用广谱抗生素。粒细胞计数小于0.5×10^9/L的患者可以预防性地应用广谱抗生素和抗真菌药。同时患者应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
2、自发出血
再障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较正常人低,出血风险较大,会表现出皮肤黏膜出血,牙龈出血,严重的会出现内脏出血、颅内出血等。当血小板小于(10~20)×109/L或有明显出血倾向时,应预防性地输注血小板,以减少内脏出血和颅内出血的危险。患者应避免过多运动及剧烈活动,活动时防止碰伤或跌倒。
3、乏力疲劳乏力
乏力疲劳乏力、易疲劳、心悸、气短是红细胞计数低的表现,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贫血。患者应避免劳累,多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减少氧耗。严重贫血的患者适量输注红细胞,改善缺氧的症状。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想要杜绝疾病危及生命安全,首先是解决血象极度低下异常的问题,只有稳定在安全的水平,病人才能“松一口气”。
图片
三、再生障碍性贫血有哪些治疗方法?
目前来说,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骨髓移植两种主要的治疗方法,以及其他的一些支持治疗,比如输血。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免疫抑制剂,比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环孢菌素等;促造血药物,比如促血小板生成素艾曲波帕;雄性激素,比如司坦唑醇、十一酸睾酮、达拉唑等。
药物治疗主要以免疫抑制剂治疗为主,对于60%,甚至70%的初发患者是有效的,但治疗时间较长,可能需要4-6个月,才能看出来治疗究竟有没有效果。
2、骨髓移植
因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本身骨髓衰竭,做骨髓移植治疗只能选用别人的骨髓进行移植,不能选用自己的。同时建议40岁以下比较年轻的患者,如果能找到完全相合的骨髓提供者,首选骨髓移植治疗。
与白血病不同的是,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做了移植后,很少会面临复发。再生障碍性贫血进行骨髓移植,短期内能恢复造血,血象可能很快也达到正常,就有可能度过死亡率很高的感染期。
3、输血治疗
通过输血能够短期内改善贫血症状,但长期输血可能会面临一系列问题,比如长期输红细胞导致铁含量过高,出现铁过载;短期内输过多的血小板,导致产生抗体,血小板无效输注等等。
因此,我们一定要清楚输血是很重要的辅助治疗,但不能长期依赖它。